3月10日,“为避免东海空域发生危险的中日对话”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上,对东亚安全问题比较关心的国际法、军事专家、政府机关等方面的人士参与了讨论会,并接受众多媒体的采访。
研讨会上,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合作创新中心的执行主任朱锋发表致辞并做了“来自民间的挑战∶对话的意义与课题”的报告,阐述了本次对话的意义。
作为日方代表,笹川和平财团会长羽生次郎就空域安全对话事业的背景、来历及取得的成果做了汇报。
之后,参与“中日东海安全对话”项目的中日双方专家委员,从各自立场在法律层面上阐述了对防空识别圈的认识与见解,并提出了为避免发生空域危机设立中日东海空域安全行动规范的相关建议。
在回答提问环节,与会人士就日本对中国设定的防空识别圈的担心所在,两国取得一致意见的行动规范如何向一线人员传达和贯彻,中国是否会在南海设定防空识别圈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自2014年开始,日本自卫队、中国空军的飞机在东海上空频繁发生异常接近的情况,事态如有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对两国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这样的现实,从2014年10月开始,笹川和平财团与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合作创新中心进行合作,实施了由中日两国专家进行的“中日东海空域安全对话”项目。
由民间团体主导的“中日东海空域安全对话”项目启动以来,两国的国际法、航空法、海洋法、安全保障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合作,截止到2015年7月,累计举行4次联合讨论会,最终就安全对策的确定取得一致意见,并在同年8月完成了最终报告书。
针对报告书内容,两国专家会向两国政府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说明,并作为两国在讨论空域安全问题时的参考。为进一步唤起国际社会的关心,加深今后对话内容的讨论,相关人员3月10又举办了本次联合研讨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