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是一种兼收并蓄的语言,且不说存在大量的汉字,大量源自英语的词汇频繁出现在时常用语中,特别是在科技领域,那些源自英语再配上日本人独特的发音的科技词汇更是多如牛毛。
外来语的存在,一方面方便了日本与外界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困惑。今天,就日语中的外来语泛滥这一现象,我们来听听笹川委员长的高见。以下内容选自委员长博客。
据称,在世界37000多种语言中,日语表现力的丰富程度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据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古代汉字学学者白川静在其三大鸿篇巨著《字通》《字统》《字训》中介绍,仅就表现颜色的词汇就有数百。
过去,日本人在翻译西方书籍之际,曾经为遣词造句绞尽脑汁。明治时代,在脱亚入欧的世风中,为了便于翻译,福泽谕吉和西周等人为遣词造句可谓费尽了周折。
共产主义、工人、资本家、哲学、美术、文化、艺术等等至今被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词汇,其实是借道日本传到中国的。日本先于中国学习西方翻译西方文化,将这些现代化用语翻译成汉字,然后再传输到中国。
但常常有一个认识误区,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汉语中的词汇都是土生土长的,其实不然,很多至今被中国人常用的词汇其实是从日语那里“拿来”的。
日语中,存在汉字、平假名与片假名三种表现方式。吸收外来语之际,作为表音文字的片假名就派上了用场,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最近有学者指出,会话中的乱用日语的现象突出,不仅仅是体现在敬语和谦语的用法,省略语和只有年轻人能听得懂的语言充斥在会话当中。因过度使用外来语造成观众理解困难而状告NHK的极端事例都曾在日本出现过。
在笔者看来,传播正确的日语,保护优美的日语,日本的报纸也应担当起重任。报社既然主张知情权,传播正能量,还收取了读者的费用,那读者则拥有“阅读的权利”。有统计分析认为,日本报纸的读者的平均年龄远超过50岁,让这些老年读者去阅读无处不在的外来语和省略语,不能不说报社提供的是无视顾客(读者)的商品。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
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
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备05059934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