笹川日中友好基金
人民網>>笹川日中友好基金中文官網>>最新資訊

日本財團會長笹川陽平與日本科學協會會長高橋正征對話

2022年04月19日16:55  

日本科學協會創辦於1924年,是經日本文部大臣批准的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公益團體之一,致力於促進科學工作者的交流與合作,普及科學知識。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湯川秀樹曾任會長。

1975年,在日本財團的支持下,處於休眠狀態的日本科學協會重新開展活動。為了幫助無法獲得文部科學省補助的年輕研究學者,日本科學協會開啟了“笹川科學研究資助項目”,至今已完成10590件,資助總額達63億日元。其中“海外發表促成資助制度”每年幫助60至80位研究者在海外學會發表論文,共計1335篇。

在“海外發表促進資助制度”創立20周年之際,日本財團會長笹川陽平與日本科學協會會長高橋正征開展對話,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部分談話內容如下:

日本財團會長笹川陽平(左)與日本科學協會會長高橋正征(右)

關於實地研究的意義

【高橋】最近通信環境越來越好,在家也可以和海外的人交換各種信息,那麼“前往海外與當地人面對面交流”的意義何在呢,笹川會長怎麼看?

【笹川】我經常對我們的年輕人開玩笑說,“我們的眼睛有兩隻,有沒有想過作用是什麼?”我說,一個是望遠鏡,一個是顯微鏡。既能看到20年后、30年后,也能看清腳下的細微之處,隻有這樣才能具備多角度、多方面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但是,光有這些還不夠,現場還有問題點與答案。所以,坐在辦公室裡讀報告、發言,這隻不過是紙上談兵,沒有說服力。當然在研究室裡進行研究很重要,但所有學問都是為了人類,研究者應該盡可能到現場去親眼看看、親身體會,我認為這很重要。

關於人才培養

【高橋】在日本,一直以來各方面都很優秀的“秀才型”人才在社會上獲得的評價很高,而在某一方面突出的“天才型”人才卻不怎麼受到肯定。最近,日本也逐漸意識到這一點,出現了新的趨勢。日本科學協會支持全能型人才,同時也希望為某方面杰出的人提供支持。笹川會長有什麼看法呢?

【笹川】正如高橋先生所說,日本的優良傳統在現代未必能發揮有效作用。比如,聖德太子也很推崇的“以和為貴”,就是不要過於激烈的爭論,總是在大家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如此一來,大企業的社長也會選擇完美的“富士山型”人才----不管從哪裡看景色都很美。但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因為秉承“以和為貴”就無法創新。

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思考自己做的事情能為社會發揮什麼作用。這是一種社會貢獻,也是日本人最好的一點,即互助精神。以前在社區人們互相幫助,現在年輕人之間出現這樣的趨勢,是一種好現象。

日本的未來在於今后的年輕人,現在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青年。日本科學協會從學術角度給予鼓勵和支持,一點點積累下來,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這種培養人的工作,實際上是最快樂的工作,我很羨慕。

關於研究學者面臨的問題

【高橋】我們對年輕的研究學者進行研究資助,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一些研究學者即使取得學位也沒有就業的地方,隻能以博士后研究員的身份臨時聘用,什麼時候被終止也無法確定,這樣極大地削弱了工作熱情。請問笹川會長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笹川】在國際機構工作,擁有博士學位是最低標准。獲得了博士學位卻沒工作這很奇怪。也許是我的誤解,我覺得問題是應該考慮隨著社會的進步,怎麼做才能獲得博士學位。是講座主義,還是從導師那做一些外包式的項目然后獲得學位,而自己並沒有真正掌握什麼,只是形式上的博士。這麼說雖然有點失禮,但他們是不是有些脫離實際並產生落差了呢。

【高橋】我也有同感。日本博士研究的一個問題是,越來越關注細微之處,而不具備廣闊的視角。細微之處固然重要,但大學也需要培養有著廣闊視角的人才。

【笹川】感覺“一般素養”的重要性被忽視了。還是希望研究學者能夠成為擁有廣泛人文科學知識的理科生。首先應該擁有一個成年人的格局,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專業研究,這才是理想的發展方向吧。 

(責編:張麗婭、陳建軍)